子栏目二
产品展示
子栏目一
一文盘点国内已经颁布的零碳园区相关标准
来源:鼎博彩票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22 05:41:36
产品描述: 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建设一批零碳园区的大背景下,大家肯定都很好奇零碳园区到底该怎么建设,又有哪些标准可以借鉴。今天,咱就来好好唠唠国内零碳园区的相关标准。 内蒙古出台的《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》(DB15/T 2948 - 2023)可是国内首个省级零碳园区标准。这个标准的内容相当全面,涵盖了规划布局、绿电评价、碳足迹核算等多个关键方面。在规划布局上,最大限度地...
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

详细介绍

  在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建设一批零碳园区的大背景下,大家肯定都很好奇零碳园区到底该怎么建设,又有哪些标准可以借鉴。今天,咱就来好好唠唠国内零碳园区的相关标准。

  内蒙古出台的《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》(DB15/T 2948 - 2023)可是国内首个省级零碳园区标准。这个标准的内容相当全面,涵盖了规划布局、绿电评价、碳足迹核算等多个关键方面。在规划布局上,最大限度地考虑园区内产业的分布,让各个企业之间的能源利用和物料运输更高效,减少不必要的能耗。在绿电评价方面,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方法,确保园区使用的绿色电力符合规定标准。碳足迹核算更是严格,要求精准计算园区从建设到运营全过程的碳排放。而且,内蒙古还有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作为这个标准的实践基地。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依托当地丰富的风能、太阳能资源,大规模引入绿电,在规划布局上合理分区,不同产业区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能源互补和产业协同,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标准。

  福建省的《工业园区低零碳创建评估准则》(DB35/T 2198 - 2024)主要聚焦在工业零碳园区。这个准则特别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指标,并且积极引导核电消纳。福建本身有核电资源,通过这一个准则,推动工业园区充分的利用核电这种清洁能源,减少对传统火电的依赖。在能源利用指标上,对园区的能源转换效率、能源回收利用率等都有明确要求;资源利用方面,则关注水资源、原材料等的循环利用。这就促使工业园区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,更看重节能减排,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。

  雄安新区的《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 1 部分:公共建筑园区》(DB1331/T 069 - 2023)是针对办公商业类园区的。它侧重城市规划与低碳建筑技术。在城市规划上,最大限度地考虑园区的交通便利性,减少人们出行的能耗,同时合理地布局绿化空间,增加碳汇。在低碳建筑技术方面,要求建筑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,降低建筑能耗,还鼓励使用太阳能、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建筑的供热、供电需求。比如说,雄安新区的一些公共建筑园区,建筑外观设计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,既能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,减少照明能耗,又通过特殊的玻璃材质,实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,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。

  盐城市的《沿海(近)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》(DB3209/T 1275 - 2024)突出海洋产业特色。盐城市靠海,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,所以这个规定要求集成海上风电、港口岸电等技术。在园区建设中,全力发展海上风电,将清洁的风电引入园区供企业使用。港口岸电技术则是让靠港船舶使用岸上的电力,减少船舶自身燃油发电带来的污染和碳排放。通过这一些技术的集成,打造具有沿海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区。

  山东省的《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指南》(DB37/T 4779 - 2024)把目光投向了交通领域,专注于推动服务区能源清洁化与碳足迹管理。在能源清洁化方面,鼓励服务区利用太阳能、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满足自身的用电、供热需求。很多高速公路服务区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板,白天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供服务区的照明、餐饮等设施使用。在碳足迹管理上,对服务区的日常运营活动,如车辆加油、人员活动等产生的碳排放做核算和管理,通过优化运营流程,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。

  浙江省的《公共机构 “零碳” 管理与评价规范》(DB33/T 2515 - 2022)适用于政府机关、学校等公共机构。它强调能源与碳排放双控。在能源控制方面,要求公共机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比如更换节能灯具、优化空调系统运行时间等。在碳排放控制上,对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、办公设备使用等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严格管控。像一些政府机关,通过推广无纸化办公,减少纸张消耗,进而降低造纸过程中的碳排放;学校则通过优化校园照明和空调系统,降低能源消耗,减少碳排放。、

  深圳市的《零碳公园建设及运营规范》(DB4403/T 420 - 2023)结合城市绿地特点制定。它要求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覆盖率达 80% 以上,这可是个很高的标准。深圳的零碳公园在建设中,大量采用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。在公园的路灯、景观照明等设施上,普遍的使用太阳能板供电;还安装了小型风力发电机,利用公园内的自然风发电。同时,公园内的灌溉系统也进行了优化,采用智能节水设备,减少水资源浪费,从每个方面实现零碳目标。

  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的《零碳智慧园区创建与评价规范》(TCIECCPA 030 - 2023)特别强调园区数字化管理。它要求集成区块链、AI 等技术实现碳数据透明化。在园区管理中,利用区块链技术,将园区内企业的能源消耗、碳排放等数据记录在区块链上,确保数据不可篡改,真实可靠。AI 技术则用于分析这一些数据,找出节能减排的潜力点。比如说,通过 AI 分析园区内企业的用电数据,发现某些企业在夜间存在不必要的用电高峰,就能够最终靠智能控制管理系统,调整这一些企业的用电时间,实现错峰用电,降低整体能耗。

  中国投资协会的《零碳园区评价标准》(TAIAC 003 - 2023)从投资视角设计评价体系,关注经济可行性与长期资金市场对接。这个标准认为,零碳园区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环保,还要有经济上的可行性。在评价园区时,会考察园区的建设成本、经营成本以及未来的收益预期。同时,积极推动园区与长期资金市场对接,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,用于零碳园区的建设和运营。

  中国节能协会的《零碳工厂评价规范》(TCECAG 0171 - 2022)细化了工厂级减排路径。它要求优先采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与负碳技术。对于工厂来说,在能源选择上,要尽可能使用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。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上,鼓励采用负碳技术,比如碳捕集与封存技术,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,进行储存或再利用,减少碳排放。一些大型化工企业的工厂,通过安装碳捕集设备,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,用来生产碳酸饮料等产品,既减少了碳排放,又创造了经济效益。

  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的《零碳物流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规范》(T/SEESA009 - 2022)针对物流行业。它提出运输电动化率≥50%、仓储屋顶光伏覆盖率≥30% 等指标。在物流园区中,推动运输车辆的电动化,减少燃油车辆的使用,降低尾气排放。同时,在仓储设施的屋顶安装太阳能板,利用太阳能为仓储设施供电。很多物流园区通过与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,逐步替换原有的燃油运输车辆;在仓库屋顶铺设太阳能板,不仅满足了自身部分用电需求,多余的电能还可以卖给电网,增加收益。

  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的《智慧零碳工业园区设计和评价技术指南》(2020 年发布)是早期探索性标准,推动园区能源系统与智慧管理平台融合。在园区设计上,将能源系统,如供电、供热、供气等系统与智慧管理平台相结合。通过智慧管理平台,可以实时监测园区内能源的生产、传输和使用情况,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智能调控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例如,当园区内某个区域的用电需求猛地增加时,智慧管理平台可以自动调整供电策略,优先保障该区域的用电,同时优化其他区域的用电分配,确保整个园区的能源供应稳定且高效。

 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的《零碳产业园区作业规程》(2024 年发布)涵盖园区规划、建筑、交通、能源四大模块,要求全生命周期碳中和。在园区规划阶段,就最大限度地考虑产业布局、功能分区等,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。建筑方面,采用低碳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,降低建筑能耗。交通上,鼓励绿色出行,优化园区内的交通网络。能源模块则强调使用清洁能源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从园区的建设到运营,再到最终的拆除,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实现碳中和,这对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
  交通运输部的《近零碳交通设施技术方面的要求 第 1 部分:货物运输枢纽(物流园区)》(JT/T 1537.1 - 2025)对物流园区提出了明确要求。它要求物流园区绿电自给率≥40%,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≥5%。这就促使物流园区加大对绿色电力的使用,比如建设分布式太阳能电站、风力发电设施等,提高绿电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。同时,通过优化物流流程,采用高效的运输设备和管理系统,降低物流园区的碳排放强度。一些大型物流园区通过引入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,减少货物搬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,提高运输效率,以此来降低碳排放。

  住建部的《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》(DB1331/T 080 - 2024)对建筑的碳排放强度做出了严格规定,要求建筑碳排放强度≤15 kgCO₂/m²・年。在技术选择上,优先采用地源热泵与 BIPV 技术。地源热泵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供热和制冷,相比传统的空调系统,能耗更低。BIPV 技术即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,将光伏发电设备与建筑结构相结合,利用建筑物的屋顶、墙面等表明上进行光伏发电,为建筑物提供部分电力,减少对外部电网电力的依赖。雄安新区的很多建筑都采用了这两种技术,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碳排放。

  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《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导则》计划 2025 年发布。这个导则首次提出 “系统统筹低碳建设与经济发展” 原则,覆盖园区规划、能源、产业、碳汇四大模块。在园区规划上,强调科学合理地布局,促进产业协同发展,减少能源消耗。能源模块鼓励使用清洁能源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。产业方面,引导发展低碳产业,推动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。碳汇模块则注重增加园区的碳汇能力,比如通过植树造林、建设湿地等方式,吸收园区内的二氧化碳。这个国家标准的出台,将为全国的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更全面、更权威的指导。

  在地方政策方面,广东、四川、山东等近 10 省发布了零碳园区试点方案。以《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》为例,它要求 2025 年建成 20 个试点园区。四川省在方案中明确了试点园区的建设目标、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。通过政策引导,鼓励公司参与零碳园区建设,对合乎条件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支持。

  在企业实践方面,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基于内蒙古区域标准,充分的利用当地的能源优势,打造了一个以绿电为支撑的产业园区。园区内的企业大量使用风能、太阳能等清洁能源,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,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。盐城海上风电零碳产业园则整合海洋资源与绿电制氢技术,将海上风电产生的电能用于电解水制氢,氢气可当作能源供园区内的企业使用,也可以外销,实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和低碳发展,成为了行业内的标杆项目。

  总的来说,国内在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,从区域标准到团体标准、行业标准,再到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,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。同时,各地的政策支持和企业实践也在不断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向前发展。希望我们大家通过今天的介绍,对零碳园区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
上一篇:绿色雄安:从碳排放到智慧生活的变革之路 下一篇:绿色金融丨零碳园区规范、方针与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