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9日,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发布信息数据显示,侯德义教授团队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方法,首次绘制了全球土壤砷、镉、钴、铬、铜、镍、铅7种重金属/类金属的污染分布图,阐释了土壤污染大尺度分布的驱动因素,对全球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、方法与数据支撑。
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在气候-地形-人类活动多元作用的影响下,中低纬度地区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超大型土壤“重金属富集廊道”(metal-enriched corridor),并将其视为新地质时代“人类世”(Anthropocene)的重要标志物。研究估计,全球14%17%的农田土壤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,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。全球约914亿人口居住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区域,存在潜在健康风险。
研究结果为未来开展全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,警示当下农业生产企业要科学践行ESG理念,有关企业需将土壤污染治理视为ESG实践的核心议题,通过技术创新、合规管理、供应链优化及利益相关方协作,实现环境责任与商业经济价值的双赢。未来,随着全球对“人类世”环境危机的关注加深,土壤健康或将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。
与此同时,在企业密集发布ESG报告的当下,一些企业有关生态农业的创新责任行动也需要我们来关注。3月19日,牧原股份发布《2024年度环境、社会及公司治理(ESG)报告》,报告展示该企业构建的“猪养田,田养猪”循环经济模式,通过实现农牧结合、种养循环,把养殖废水经过“固液分离厌氧发酵”后,100%转化为水肥资源。充分的利用粪肥资源替代化肥,将养殖业从“污染源”转变为“生态修复引擎”。
4月15日,为落实工业与信息化部、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签署的《关于成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的联合意向声明》,工业与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、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工业政策司共同召开2025年度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司长级视频会议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、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(GIZ)等代表参加会议。会上分别介绍了工业减碳目标及政策工具实施情况,相关专家围绕中德工业减碳合作项目、钢铁行业节能降碳、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标准等进行了交流研讨。
日前,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《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》,围绕不断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综合管理、加快能源领域低碳转型、推动工业通信业领域低碳转型、促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、推进交通领域低碳转型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、注重引领区试点示范、加强节能管理和基础能力建设8方面提出重点任务,旨在完成 “十四五” 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14% 的目标,进一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。
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节能降碳主要目标。图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网
4月18日,国务院公布《国务院关于修改〈快递暂行条例〉的决定》,增加“快递业发展应当遵循市场主导、保障安全、创新驱动、协同发展的原则,构建普惠城乡、技术先进、服务优质、安全高效、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”“国家鼓励科学技术创新,支持采用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研发、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”等条款。
日前,中国人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《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》,针对跨境支付、跨境汇款、跨境开户、跨境购物等,指南明确了免予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、订立个人隐私信息出境标准合同、通过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认证的数据出境情形。对无法免于数据跨境相关合规义务,但基于真实的情况又存在数据出境需求的,梳理形成了常见金融业务场景60余项。
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份《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“知识会”》,作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的第一份工作指南,“知识会”集实用性、易懂性、时效性、权威性为一体,以问答形式解决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推进过程中的共性问题,有效支撑试点工作科学、稳妥、高效开展。
4月15日晚间,电动两轮车企业爱玛科技发布2024年度ESG报告,披露其在环境、社会及公司治理领域的多项突破性进展。报告数据显示,公司MSCI ESG评级获得AAA级,成为上交所首家获此评级的上市公司,标志着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跻身全球领先阵营。
近日,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并且开展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。诊断服务范围聚焦钢铁、乙烯、合成氨、电石、电解铝、多晶硅、锂电池、水泥、陶瓷、平板玻璃、电子电器等行业和数据中心、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,组织节能降碳服务机构为企业组织公益性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。通知要求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、有关中央企业结合地区实际和行业特点,组织专业水平高、服务能力强、企业认可度好的节能降碳服务机构,以及符合节能降碳诊断服务范围、有节能降碳改造需求的企业,对接达成服务意向,提出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规划。为有效保障节能降碳服务工作质量,各推荐单位推荐的服务机构数量不超过3家、每家服务机构服务的公司数不超过10家。请于2025年4月30日前将《2025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计划表》报送工业与信息化部(节能与综合利用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