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好房子”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,一场覆盖全国的居住升级行动正全面展开。截至目前,已有北京、山西、江苏、贵州、四川、山东等近十个省市结合地域特点,从标准制定、土地供应到建造工艺全链条发力,构建高品质住房建设体系。
在北京丰台的一个实体样板间内,当体验者轻触玄关处的智慧屏,室内灯光瞬间切换为“归家模式”,窗帘自动拉开,中央空调已提前将室温调节至24摄氏度;室外游乐场装上全景摄像头,连接户内智慧大屏,家长通过查看屏幕,孩子在哪儿玩、和谁玩都一目了然,既能安心刷剧做家务,又能随时切换“照看模式”。
这些场景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画面,而是“好房子”落地后生活中的日常片段。3月31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,具体对项目的规模、布局、功能、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五大要素方面给出规定,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。
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,随着新标准的颁布实施,住房消费的基准线得以实质性提升。他认为,标准将推动市场产品供给向多元化、差异化方向发展,为购房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空间,满足多种层次的居住需求。
3米层高、100%的超高得房率,正成为更多房子的标配。慢慢的变多的房企正将“智能基因”注入住宅开发,让每一个空间都成为智慧生活的交互节点。除此之外,从规划施工到交付入住,智能化正贯穿住房建设全生命周期。例如,在建设中的上海徐汇滨江“西岸誉府”项目应用了数字回弹仪、智能楼板检测仪、钢筋检测仪等智能建造设备,同时也在普遍的使用BIM建模、三维可视化工具、程序自动检验测试等技术。
“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,不仅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和生产效率,也大幅度的降低了安全风险。”工程人员介绍说,企业不仅要对当下负责,更要对未来负责,让每一位业主都能住得安心、放心。
实际上,当下已有慢慢的变多的省市相继出台关于“好房子”的地方性标准。不久前,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正式对外发布《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导则》),旨在逐步提升全省住房品质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结合贵州省真实的情况,《导则》从总则、基本规定、健康舒适、安全耐久、绿色低碳、生活便利、智慧科技、环境宜居等方面对贵州省高品质住宅的设计提出了指导性要求。其中,针对单元设计、户型设计、户内环境、车库设计以及安全耐久等方面,《导则》提出了高于现行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标准的硬性指标要求。例如,要求每层户数不超过4户,二层以上住宅设置电梯,住宅最小层高不小于3米,车库内主车道净高不小于2.4米等。
山东省出台《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》,明确增加室内空间。例如,厨房操作台面长度要大于3米,灶台前要留出至少1米宽的走动空间。在质量安全方面强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,并延长关键部位保修期,如电气管线、防水工程等隐蔽部分保修10年。同时鼓励在户外设置风雨连廊、架空层、下沉庭院、屋顶花园等多种形式的空间场景。
四川发布“好房子”评价体系——《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》,包括交通与配套、安全与质量、功能与空间、舒适与健康、绿色与低碳、智慧与便捷、运维与物业七大一级指标,并设立“创新加分项”。例如,将高空坠物、防滑防水等细节列为“一票否决项”,推动形成全周期安全管控并将无人机配送、家庭云等前瞻技术应用设为“加分项”。
当住房需求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的评价标尺时,建设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的“好房子”已成大势所趋、民心所向,更是政策持续发力的核心方向。
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表示,目前市场上购房需求依旧旺盛,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十分强烈。随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,将有更多契合需求的好产品,购房潜力也将随之逐步释放。
“以‘好房子’为核心的高品质供给将成为住房市场的新增长点。”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与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宏表示,不仅新建住房在朝着“好房子”的方向迈进,慢慢的变多的旧改项目也将纳入“好房子”的范畴。在他看来,在旧房改造过程中,遵循“好房子”的标准,能够明显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,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房产的价值。
“房地产行业将从‘规模扩张’转向‘质量提升’。”张宏表示,好房子标准的实施将促使存量房市场进行优胜劣汰,推动房地产市场向“高质量、绿色、智能”方向发展。
在此背景下,针对旧改“好房子”的资产金额来源问题,张宏建议构建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。遵循“谁受益、谁出资”的原则,通过政府资金支持、居民自筹资金以及社会力量投资等多种渠道,避免单一资产金额来源带来的压力。另外,建议在未来新建住宅中逐渐增加独立产权住宅的市场化建设比例,减少共有产权住宅的市场供应数量,在住房建设高水平发展的背景下,确保旧改“好房子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。
在数字化浪潮的强劲推动下,科学技术创新正以迅猛之势重塑社会的所有的领域,法治建设也深受影响。当前,AI技术正在悄然融入司法体系,AI普法调解应运而生。
4月23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、部长倪虹会见浦发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为忠一行。
文化要繁荣、国家要强盛、民族要复兴,不能离开读书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。
2024年7月5日,对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豫森公馆项目的业主们来说,这一天意义非凡——迟到了1000多天的新房钥匙终于交到了他们手中。“本来按照合同2020年就应该交房的,没想到半路竟然停工了。盼了好几年,今天终于拿到房子了,真心感谢政府、感谢法院,圆了我们531户业主的安居梦!”在收房现场,一位业主激动地表示。
今年年初以来,重庆市巫山县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。其中,集仙二小区有10栋楼,改造内容涉及外墙改造、屋面改造、屋面排水管和落水管改造等,计划6月底前全部完工。
近年来,山东、湖北、贵州等地推进城市书房、职工书屋等共享阅读空间建设,通过进社区、进公园、进工地,营造书香浓郁的阅读氛围,实现“处处有书香、时时飘书香、人人享书香”,让城市文化渊源更加深厚。
城市更新典型案例解读 范嗣斌:“可持续城市更新”成为解析老旧街区改造的示范密码